close



主唱:徐佳瑩

詞曲:徐佳瑩 蘇通達

編曲:蘇通達



我愛誰 跨不過 從來也不覺得錯

自以為 抓著痛 總會修成愛的果

偏執相信著 受詛咒的水晶球

阻擋可能心動的理由



而你卻 靠近了 逼我們視線交錯

原地不動 或向前走 突然在意這分鐘

眼前荒沙瀰漫了等候

耳邊傳來孱弱的呼救

追趕要我愛的不保留



*我身騎白馬 走三關

我改換素衣 過中原

放下西涼沒人管

我一心只想王寶釧





沒有電視可看的我,基於某種在意、某種掛念讓我知道了有這樣的一首歌。其實我一直是個很有意識去抵抗所謂某種流行的那種人(純粹是我個人的意志選擇),現下流行的星光大道現象總會讓我想很多,商業機制操作下(比方說參賽者要和唱片公司簽約等檯面下的動作)使得這樣原本很有機會變成另一股民歌復興(唱自己的歌&攸關台灣音樂的本土化)的風潮運動變成了喪失創意和商業利益掛帥的卡拉ok大賽。然而恰巧的是,這首歌的演唱者徐佳瑩的老師蘇通達(GTS)前陣子所做的歌仔戲電音化作品:我身騎白馬其實正是我現下在拼碩士論文的重要關切焦點,即沙發音樂自我東方化和異國情調美學的一個很重要的討論Case,所以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去聽這首歌,如同Simon Frith所說的,通俗音樂的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在於:音樂是以一種閱聽者以他們自己強烈而獨具重要意義的方式來「擁有」的作用,讓我有了想書寫某些個人情感的衝動。



對現階段的我來說,中文流行情歌的意義變成了一種世代記憶(那個聽流行歌曲、曾經好年輕的年代)和情感抒發的彈藥庫,漸漸會發現每次去唱KTV,唱來唱去總停留在自己高中到大學初期的那段時期,曾幾何時風花雪月的情歌早已漸漸不是我所追求的(我本來對音樂的需求就不只是這個,音樂該是可以抒發某種意念,無論是秀異、是前衛進步、是獨立情懷、是顧影自憐、是身份認同等等) ,曾幾何時我也成了只會唱老歌的人,現在正流行的情歌是哪些卻唱不太來,雖然很有意識的認為這世上情歌不是音樂的一切(偏偏流行音樂百分之90都是),然而終究卻還是不得不承認,我終究不可能沒有這些情愛抒發的需求;太肉麻的我唱不出口,難怪陳綺貞纖細隱蔽式或是伍佰用搖滾做偽裝的鐵漢柔情變成我的選擇,我不會去求唱遍市面上各種類型的情歌,卻挑選著我認為適合我情感的情歌,然後唱著這些歌真情流露,感謝著好在世上有情歌的存在讓不擅言詞的我有些抒發的方式。





老實說聽完這首歌讓我發現又多了一首可以讓我表達和寄念某種感情甚至是幫助往後回憶當下(2008年的三月)某種時代感的歌曲,無論這種情感可能是寫論文的著急、自己很在意的關懷主題、某種27歲的焦慮、某種渴望找伴的寂寞孤單等等複雜的綜合情感。我個人認為這首歌最棒和最有意思的的地方,不在於徐佳瑩中文歌詞部分帶給我的感覺(它可能表達了創作者、女性身份等對於某種情感的抒發,但這部分不是我喜歡這歌最主要的原因),而是在於將兩種原本不一樣的情感脈絡(無論是古今對比相互輝映或是國語和台語的演唱意義)接枝並置。從歌名的取名(身騎白馬抒情版)這首歌很明顯的他創作出來的動機是要做成一首流行抒情歌曲,他的時代感是現在、是年輕人的情愛,所以一開始歌曲的進行是用中文表達出某種很現代式的故事脈絡(水晶球、平鋪直述的情感字句),無論歌詞保留了很大的揮灑空間讓流行情歌的個別使用者帶入所欲、所寄託的某種情感,但是真正讓我很喜歡的是接下來副歌要去抒發、宣洩情感的部分,選擇sample了傳統歌仔戲曲薛平貴與王寶釧最為人所熟知的片段,變成一個很細緻、很有意義的感情能指(或者也可以說是譬喻),他不是粗糙直接的寫出那種(什麼我想妳、愛呀、心碎啊等等已經被過渡氾濫的字句)心急如焚的焦慮和掛念,卻選擇用了一個傳統、家喻戶曉會讓人感動的歷史故事來指陳對比同樣古今皆然的某種故事情懷,竟然在這樣的接枝下才心虛的發現我身騎白馬傳統戲曲字句裡頭的精簡和雋永,短短的字句裡頭彷彿了薛平貴騎著駿馬拋開家國千山萬水黃沙滾滾思慕愛人(那個苦守寒窯的老情人)的那種心急如焚的著急躍然心頭。再來不得不說的是歌仔戲的唱腔接在國語流行歌的後面竟然成了一種難能可貴,妳要說這首歌的作者耍小聰明也好、饒負心機也好,無論如何它召喚的是某種鄉土認同親切感,在充斥西化、現代的流行歌曲表達,歌仔戲變成一種許多人一直在找尋的認同歸依,或許很政治正確,但是他的確觸動到某些人的心房(包況我),想不到有一天竟然能夠用歌仔戲來唱出年輕人的現代情感,而不再只能是I miss you。



我很喜歡徐佳瑩這首歌的詮釋,唱的真好!不為一切,只因為聽得出來情感投入而感人!雖然不能等同郭春美在唱歌仔戲曲那樣的傳統美學價值來審視,但是作為流行歌曲來說,的確是可以感受得到創作者很真誠地唱出其所欲表達的某種情感!



接下來則想寫的是其他關於這首歌曲出來後我的其他的關懷(我說過音樂感覺是聆聽者所擁有的,所以我在此要說出我自己的期望)。我看了youtube星光大道評審們的一些評論其實不是很認同,因為從頭到尾評論不脫「商業」邏輯,這樣的創作一出現卻重頭到尾的譽美之詞不脫:「這樣的作品可以賣了!」、「加進台語是商業上很聰明的一個梗」。我當然不是說評審們說的沒有道理,只是厭惡這樣的意識型態作祟讓流行歌曲失去了創意和自主性。當像這樣的一種未成熟、素人式的創作一出現就只有鼓勵往商業想,我不認為這對於創意和意義生產有什麼積極性,如果說音樂創作的一個重要價值是多元性的話。另外一個則是回歸我現在作研究所關切的重要議題之一:「挪用&本真性/正統性(authenticity)」(以這個脈絡講白了點就是流行歌曲使用了歌仔戲這樣的作法)。像這樣的挪用裡我們得到了什麼?失去了時麼?歡慶了什麼?卻又忽略了什麼?像這首歌的產製出現後,大家歡慶的是歌仔戲真是我們的文化瑰寶,但是平常時對於歌仔戲的觀感和重視是不是擁有一樣的評價?喜歡這首歌的到底是喜愛他的idea或是現代人的情感多一點?還是珍視歌仔戲裡頭雋永的傳統多一點?這首歌究竟是多虧了我身騎白馬才讓這首創作變得不同還是因為將傳統流行化而帶來了感動?在這樣極富巧思的挪用下,在填詞曲創作者時,那個歸屬要怎麼算?(能這麼理直氣壯的歸屬嗎?)這些問題都不是很簡單以及單面向的思考就能完整回答的,甚至像這類抽取原本脈絡重新接枝的美學問題我都不贊成只是用很鐵板一塊的本質主義思考,我只能說我的立場是:我很欣喜這樣的創作出現,但是如果可以它變成一種越來越多素人創作者開啟創作的風潮(比方便成為整個創作文化裡頭不斷被傳送的經典)而不只是進入商業體制被著作權侷限住、被銅臭味搞臭而失去創作的某種靈魂和純真,我想我會很愛這首歌的!當然這只不過是我自己的私心期望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otherwords 的頭像
    inotherwords

    Dj Miracle的音樂部落

    inotherwor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